close

住院中的患者被告知要「拔管」,是好事還是壞事?胸腔重症醫師說明,醫護人員所謂「拔管」,是患者不用再依賴呼吸器,是好事;而大部分家屬認為「治療無效」的拔管,是撤除維生系統,應該稱為「撤管」,以免引起誤會。

 

 

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在臉書發文分享案例,一名阿嬤住院插管病情良好,日前被護理師告知「要拔管」,家屬激動地問「她不是好好的嗎?不是說有進步嗎?為什麼要拔?」經過說明才知道,原來因阿嬤已通過咳痰和自行呼吸的測試,可以將管子拔掉,不用依靠呼吸器,試著自行呼吸,家屬這才鬆了一口氣。

 

 

「拔管」是指病人可嘗試脫離呼吸器自主呼吸

 

陳志金醫師說明,民眾對「拔管」認知常與醫療人員不同,民眾常會將「拔管」誤會成「治療無效」,將要往生;但醫療人員口中的「拔管」,其實大部分是好事,是指病人通過呼吸器脫離的測試,可以嘗試拔管,自主呼吸。

 

「拔管」後病人就能成功自己呼吸嗎?也不盡然。陳志金醫師解釋,約有2成的病人在拔管後,因心肺耐力不足、痰咳不出來、呼吸喘、血氧下降,需要再把管插回去,使用呼吸器輔助。

 

如果病患在心跳停止,往生以後,醫療人員把身上的管子全都移除掉,包含呼吸的管子,這時候並不會特別強調患者是要「拔管」。陳志金醫師強調,這樣的病人並不是「拔管往生」,而是「往生後拔管」。

 

「撤管」是指撤除維生系統 不再延長無效醫療

 

而民眾常誤會成將要往生的「拔管」,陳志金醫師表示,這種情況應該說是安寧療護的「撤除維生醫療」,應該說「撤管」比較妥當。例如腦死等,無法再救治,家屬不希望再靠機器及藥物維持病人生命、延長死亡時間,在經過充分討論後決定「撤除維生系統」,包含呼吸器、升壓劑、葉克膜、主動脈泵浦等,不只是拔管而已,而通常在「撤管」後,病人會不久於人世。

 

陳志金醫師也說明,如果生命到了末期,「撤管」也不表示「放棄治療」,而是因為「治療無效」,家屬選擇不再讓患者辛苦、延長「無法避免的死亡」,並不是放棄救治患者。他也強調,患者並不是「因拔管而不治」,而是「因不治才拔管」,民眾別再誤解了。

 

參考資料來自https://health.tvbs.com.tw/life/341881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拔管 撤管
    全站熱搜

    妙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